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
(埃塞俄比亚)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
一次次访华经历让我感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使自身保持发展活力
在我担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期间,曾多次来华,前往湖南、四川与当地企业家洽谈投资合作,在北京与高校师生交流对话。之后我作为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经常与中方伙伴商讨非中农业合作情况。一次次访华经历让我感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
中国在过去70多年里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世所罕见。中国成功使数亿人口脱贫,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是非洲农业转型和实现“零饥饿”目标的榜样。
我非常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功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这也反映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上,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这些都是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洲和中国都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减少。这些积极成果得益于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得益于中国造林绿化的积极行动和林草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从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制定了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逐步贯彻落实。中国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使自身保持发展活力。此外,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让中国拥有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中国各项事业继续向前。
中国不仅实现自身发展,还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特别信托基金,以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对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中国已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
2019年12月,我参加了在海南举行的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非中农业合作在非洲农业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技进步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助力粮食增产增收。非洲可以学习中国的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在推进改造传统农业和工业化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对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启发意义。
非中在农业方面互补性强,双方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期待,未来非中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贫困治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作者为埃塞俄比亚前总理、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本报记者敬宜采访整理)
在镜头流转间见证中国巨变
(法国)布鲁诺·巴贝
我的镜头里记录着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彩色中国。亲身见证这一巨大变化,让我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创造更辉煌的成就。每一次和中国朋友交流,我总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充满自豪,以及发自内心的自信
2019年7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摄影展。展出的照片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我在中国拍摄的一些彩色照片,意在向参观者讲述一个个具有时代印记的中国故事。
1973年,我作为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的随行记者,第一次前往中国。当时,我不仅拍摄了两国领导人会面的珍贵历史瞬间,还深入走访中国多个城市,拍下了许多生动画面。
这是我和中国缘分的开始。在近50年的时间里,我前往中国不同地区,用镜头记录下中国的巨大变化。这些照片串联起很多时代记忆和故事,精彩纷呈。从重大历史瞬间到寻常百姓生活,从美丽乡村风景到城市林立高楼,我在镜头流转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巨变。
我的镜头里记录着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彩色中国。1973年第一次去上海时,我在黄浦江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一侧是成片的稻田。20年后我故地重游,在拍摄的照片里,同样的位置已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视觉上就能直接感受到上海的变化,而这只是中国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亲身见证这一巨大变化,让我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