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药物疗效如何?疫苗研发怎样?这个发布会给出最新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22来源: 编辑:
复工复产会不会带来客流高峰?农民工返岗、学生返校是否会出现客流叠加?新冠肺炎药物临床试验效果如何?疫苗研发进展怎样?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回应了上述社会关心的问题。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交通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客流主要是农民工返岗和学生返校客流,预计到2月底农民工返程客运量约1.2亿人次,3月以后返程约1亿多人次,待返校的学生客运量约为1亿人次,学生返程时间将根据开学时间确定。而在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方面,目前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等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到动物实验的阶段。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在加快推进。
来看发布会各大要点:
1、预计今年春运40天客流将同比下降45%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介绍,今年是近六年最早的春运,学生流与探亲流相互叠加,节前客流基本和往年规律一致。节前(1月10日至24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1.4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节后随着疫情的变化,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节后返程客流大幅下降,没有出现明显的返程高峰。据统计,截至2月14日,节后(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日均1348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2.3%,仅为春运客流的六分之一。
刘小明表示,结合当前情况综合研判,预计今年春运40天客流将同比下降45%。今年的春运返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峰,不会出现往年多重客流叠加的客流高峰现象,峰值大概在1500万人次,为日常客运量的2成,即五分之一。
刘小明强调,虽然今年春运返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峰,但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安全则是新的大考。
2、铁路累计退票达到1.15亿张,中外航空公司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
疫情发生以来,铁路、民航部门发布了免费退票的政策。
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受疫情的影响,民航客流量大幅下降,从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4。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票面金额超过200亿元。
李健表示,下一段主要面临的是开学、复工客流,目前学校开学时间仍然未确定,如果开学时间进一步推迟,相关的政策还将顺延。
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介绍,从2月11日起,铁路发送旅客已经连续4天低于100万人次,累计退票达到1.15亿张。
李文新补充说,铁路部门精准安排错峰返程运力,实行分散售票策略,不卖无座票,实施隔座售票,将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至少能够满足日均400万人次出行。目前旅客出行的需求在100万以内,对于输入和输出地比较集中的务工团体客流,铁路部门还可以组织专列或者包车形式,确保有序错峰返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贺青华强调,在这个时候,严格禁止发烧、咳嗽、有疾病的人员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去工作。
3、磷酸氯喹等部分治疗药物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疗效
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成立以来,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报道。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张新民说。
张新民介绍,具体来看,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伦地西韦,也就是瑞德西韦,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目前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4、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
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