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长张瑞书:把秦皇岛建设成“一流国际旅游城市”
发布时间:2020-01-29来源: 编辑: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秦皇岛市市长张瑞书。
进入暑期,去秦皇岛海滨度假旅游,又将成为很多北京市民的出行选择。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秦皇岛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
为此,秦皇岛做了哪些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秦皇岛市市长张瑞书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进行了详细解答。
谈旅游
“要想身体好,常来秦皇岛”
新京报:作为旅游名城,秦皇岛如何深入推进旅游向全域、全季、全业态拓展?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
张瑞书:新时代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已经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代。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和基础产业来抓,把实现全域旅游作为打造秦皇岛旅游升级版的有效途径,唱响“要想身体好,常来秦皇岛”的主旋律,以此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为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我们要打好这几张特色牌。
首先是“山海”牌。在海的方面,我们统筹开发保护海洋旅游资源,改造提升北戴河、鸽子窝等一批老景区,打造乐岛海洋公园等一批新亮点,丰富海上巴士、海上浮岛等海洋旅游产品,把秦皇岛独特秀美的海洋自然风光展现给游客;在山的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北部浅山区资源,按照5A级景区标准对柳江地质公园等景区进行改造升级,开发建设天女小镇、闆城小镇、葡萄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打造“滑雪+温泉+红酒+风景体验”的组合度假型旅游产品;在山海联动方面,我们通过海上游船、山海旅游铁路、公路和观光巴士,打通了秦皇岛山海间旅游通道,实现山海联动,为游客带来“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感受。
其次是“长城”牌。我们坚持“长城+”的理念和模式,依托境内200多公里独一无二的长城文化遗产,系统整合长城周边资源,打造集登山健行、徒步运动、山地自行车、户外游憩、乡村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长城旅游文化带。特别是依托“天下第一关”世界级长城文化品牌,通过建设长城博物馆、上演实景主题演出等,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底蕴,打造集长城戍边、军事要塞、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古城”。
第三是“北戴河”牌。近代以来,北戴河就是休闲度假的绝佳所在。我们将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高端度假水平,充分依托海岸、沙滩、森林、温泉、湿地等资源,吸引内外资企业投资旅游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大型主题公园和精品旅游景区;提升沙滩浴场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彰显区域自然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原则,倾力打造“浪漫海岸”“激情海岸”等独具特色的国际海岸。
在塑造品牌的同时,我们将不断改善环境,尽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谈康养
“南有海南岛,北有秦皇岛”
新京报:作为康养胜地,2016年,秦皇岛市将康养产业纳入“十三五”规划。围绕“医、药、养、健、游”,秦皇岛市如何精准发力?目前,秦皇岛市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张瑞书: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立的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也就是位于我们秦皇岛的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2018年9月,我们与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形成对接沟通机制,初步形成了“南有海南岛、北有秦皇岛”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们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加快构建“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为城市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医”——壮大高端医疗。我们围绕世界医学最前沿精准发力,重点发展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初步形成了以精准医疗为核心,集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高端医疗产业特色集群。
“药”——加速研发布局。我们建设完成了15万平方米的生命科学园项目一期,开工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生物产业港,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设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试车间;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建设;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及研究院、医疗大数据中心、临床试验中心。以此为带动,建成了青龙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3.5万亩,产值达3.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