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长帆 编|深海
企查查资料显示,3月16日,知名旅游服务平台马蜂窝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执行标的为90179元。多位网友对此颇为诧异:“马蜂窝为何会因9万元被执行?”
据北京日报报道,该案系因酒店订单纠纷引发,执行信息曝光后,马蜂窝公司主动履行判决。
自2018年10月以来,马蜂窝屡遭不顺,先后经历数据造假风波、裁员风波。
祸不单行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马蜂窝遭到巨大冲击,截至1月30日,已为消费者退款垫资5亿多元。但多位消费者认为,马蜂窝为退费设置门槛,超千位用户在投诉平台反映马蜂窝退款难。
马蜂窝路在何方?
D+轮融资时被指抄袭1800万条点评
企查查资料显示,马蜂窝旅游网由陈罡和吕刚于2006年创立,2010年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最初是一个主打旅游攻略的“小而美”社区。
据公司官网介绍,马蜂窝的景点、餐饮、酒店等点评信息均来自上亿用户的真实分享,每年帮助过亿的旅行者制定自由行方案。
在发展历程中,马蜂窝多次获得资本青睐。2011年10月,马蜂窝获得今日资本500万美元A轮投资。
马蜂窝融资历程
2013年4月,马蜂窝B轮融资金额1500万美元,今日资本继续跟投。
2015年3月25日,马蜂窝宣布完成C轮融资1000万美元,此轮融资由高瓴资本、Coatue、CoBuilder、启明创投共同参与。
2017年12月12日,马蜂窝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为1.33亿美元,由鸥翎投资、美国泛大西洋(600558,股吧)资本集团、淡马锡、元钛长青基金、厚朴基金共同投资,今日资本等继续跟投。
2018年8月17日,网上传言马蜂窝希望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3亿美元,估值或达20至25亿美金。
2018年10月20日,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自媒体文章刷屏。
该文章指出,成立于2006年、已获得4轮融资的马蜂窝旅游存在点评大量造假的情况,并从大众点评、携程、Yelp等网站抓取相关点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2100万条点评中有1800万条是抄袭的。此外,该公众号10月21日再次发文称马蜂窝已销毁造假账号。
对此,马蜂窝方面称,马蜂窝是旅游平台而非本地生活服务网站,用户分享的主要载体为游记、攻略与问答,马蜂窝的UGC内容数据中,游记和攻略占比为78.91%,嗡嗡(旅行故事)占比7.92%,问答占比10.26%。而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
2018年10月24日,36氪报道称,马蜂窝D+轮融资接近完成,腾讯领投,估值20亿美元。
2019年5月,马蜂窝再度融资2.5亿美元,由启明创投、泛大西洋资本和腾讯投资。至此,马蜂窝已累计融资7.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
该轮融资后,马蜂窝喊出了未来一至两年IPO的口号。
2019年两度裁员
然而,马蜂窝员工在为公司启动上市而欢欣鼓舞时,马蜂窝开始挥舞裁员“镰刀”。
2019年4月,有媒体援引马蜂窝内部职工消息,称马蜂窝正在进行裁员,裁员人数占整体员工数10%。
据燃财经报道,4月的那次优化,把马蜂窝的一些灵魂部门包括整个攻略部门、目的地部门裁掉,一同裁掉的还有很多工作七八年的老员工。
“整个气氛就不对了。攻略部门的同学一般是在人工产出优质攻略,他们的产能或许不是很高,但确实是马蜂窝起家的灵魂,他们贡献的内容也会留住很多粉丝。很多用户都在反馈,说马蜂窝现在的内容更新非常慢,不爱用了。他们被裁,大家既心痛又心凉。”赵平说。
2019年12月,马蜂窝再曝大比例裁员。有马蜂窝员工实名声明称,裁员从12月12日开始,比例为40%,赔偿方案为N+2,留下的员工除搜索推荐,内容中心等核心部门外,其他均没有年终奖。
不过,马蜂窝公关副总监称,裁员消息不实,公司人才引进计划仍在继续。一些老同事虽然因为业务调整而离开,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宽容和得体让马蜂窝感激。
而据自媒体“职场八卦事”透露,其在今年3月16日接到网友爆料,一大波马蜂窝员工在朝阳区申请集体仲裁。
退款投诉量超携程
有分析认为,马蜂窝一系列调整说明马蜂窝正急于从一个小而美的社区,变成旅游服务平台,从而有利于提高估值,并为上市做准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